近来河南新密市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暴露的农民工维权难问题引起了法律界人士关注。5日,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就这一问题对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及正在征求建议的工伤保险条例提出了有关建议。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伤得不到准时治疗、单位参保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工的维权。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时福茂说:“张海超的事情由于引起广泛关注总算有了结果,然而假如不从法律规范上改进,这种事件还会不断发生,而且更多的人甚至不会有张海超如此的运势。”
作为全国第一家依托专职律师向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公益机构,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统计了全国共16家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办结与正在办理的329件农民工工伤案件,并总结出现行工伤保险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颁布推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打造了体系完备的工伤保险规范,愈加多的劳动者被纳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然而这一规范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维权程序漫长复杂、维权本钱高、工伤农民工得不到准时治疗、单位参保率低等。
工作站律师佟丽华介绍,拿工伤维权来讲,将所有些程序走一遍大概需要3年9个月左右,最长期可达6年7个月左右,大部分受伤农民工没办法准时得到赔偿,而且不少农民工由于自己法律常识欠缺,致使法律维权难上加难。
报告还提出现行法律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单位的处罚不到位、现在的工伤保险交费方法很难适用于流动性大的农民工群体等具体问题。
对此,报告对工伤保险规范改革提出了强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权,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工伤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进一步明确怎么样操作、不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等建议。
佟丽华说:“大家的工作站帮助一个农民工,能让一个农民工受益;假如大家一年能帮助一千个农民工,也只不过让一千个农民工受了益。但假如大家能从法律层面切实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利益,那样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